您现在的位置: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> 专题专栏> 教育督导> 制度建设> 正文内容

蔡林森: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

作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18年05月23日 点击数:

没有教不好的学生,就是要教好每一个学生,这一点实现了,才是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。 ——蔡林森

已经76岁的蔡林森红光满面,身板笔直,声音洪亮,精气神爆棚。2017年10月,他获评“中国乡村教育家”。近日,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在给主题为“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”的蔡林森教育思想研究会第五届年会的贺信中写道:“教育的成功必须靠一批真正懂教育的人长期坚守。”在这次年会上,本报记者与江苏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周德藩、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朱三峰、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党总支书记秦培元一同,与曾经创造了“洋思中学(以下简称‘洋思’)奇迹”的蔡林森进行了对话。

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”错了吗?

记者:一段时间以来,在网络上时不时会出现关于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”的发言帖。讨论这个问题的人,试图或从理论上深究或以实践为例进行反证,只想说明“那是不可能的”。

蔡林森:我对这类信息不多加关注,因为我认定了这个教育信念就不会动摇。而且,学习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后,我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:没有教不好的学生,就是要教好每一个学生,这一点实现了,才是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。

周德藩:蔡林森校长的办学经验,解决了一个很多地方都面临的教育难题,即在没有生源和师资优势的情况下,或者说在不刻意追求生源优势和师资力量优势的情况下,如何办好一所学校,让学生都取得好成绩。

其实,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”也可以换种说法,就是“我们要教好每个学生,我们可以教好每个学生”。这和孔子强调的有教无类、陶行知要求的爱满天下都是一致的。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”应该是一种情怀,尤其在没有生源和师资优势的学校,校长更应该有这样的自信。

朱三峰: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”,包含了不服输、不认下、不怕困难的担当,包含了相信人、相信教师水平、相信学生能力的善意,给教师、学生和家庭以信心以希望的激励。以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”为核心理念的蔡林森教育思想,是一大批教育人共同探索、研究、实践的成果。它是动态的、不断继承创新的,目标价值是公平而高质量地育人。

记者:蔡校长,在您的教育生涯中,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”已经屡试不爽。能够成功,完全得益于您的执念和行动,这应该是对质疑最有力的回应了吧?

蔡林森:2006年10月,离开洋思后,我加盟河南沁阳永威学校(以下简称“永威”)。次月上旬,在沁阳市举行的期中统一学业水平测试中,永威初中各年级成绩都很差,例如初二英语快班平均分50分、慢班24分……关心我、劝我赶快回家的匿名信一封接一封,是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”的信念留住了我。

我自己的三个儿女没上过幼儿园,都是在大队(我国农村人民公社的三级组织中中间一级组织)办的简易小学读的书,后来随我上了洋思,最终都上了大学,其中两名成了大学教师并出国留学——我自己的孩子能教好,为什么不能教好别人的孩子?洋思多年不分快慢班,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,使得三流的生源获得了一流的质量,当时江苏省教委在文件中肯定“确立每个学生都能教好的办学思想……是洋思中学取得成功的基础”。

为了在永威教好每一名学生,我首先果断取消了快慢班,组织教师连夜按期中成绩重新分班,抓阄接班。这下阻力来了:好多人担心家长会不同意、学生会转学……第二天早晨,学生起床后集合,我宣布重新分班后的学生名单,居然有位快班班主任哭了,快班学生也跟着哭起来。有干部慌张起来,问“怎么办”,我大声回答:“坚决取消快慢班,出了问题我负责!”到早饭前,学生都进了新班级上课,校园很快平静了。

从此,同年级各班班底一样,形成了学习竞赛的风气。全体教师一方面认真课改,提高教学效率,另一方面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一一补差,不放弃每一个学生,被感动的家长们对此也大力支持。仅仅用了3个月,在期末学业水平统一测试中,学校初一成绩跃入全市前列,初二与初三也大有进步。到了近几年,学校小学、初中学生更是几乎人人优秀,高中学生人人考上了理想的大学。事实让永威乃至全市师生都接受了、相信了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”。

我深感,如果确立了这样的理念,学生就有信心、有力量,会想方设法力争学好;教师就有仁爱之心而真心实意下真功夫去教好,不让一个学生掉队;学校就能真正实施公平教育,让每一位家长满意。

拿什么来保证教好每一名学生?

记者: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或者说教好每一名学生,决不是一句豪言壮语,而是要实打实地落实到每名学生头上。敢于说出来就得做得到,靠的是什么“神器”呢?

蔡林森:对于农村薄弱学校和起步晚的民办学校来说,不能靠生源大战去抢好学生,没实力吸引到最好的教师,但也绝不能违背教育规律和法规蛮干。所以要教好每一名学生,就要实干。

我从进入永威的第二天,就开始整天听课。发现有的教师不会上课,课堂效率极低,那时唯一的选择就是推广洋思“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”的教学法。

秦培元:我还记得那是洋思创办后的第二年,这所农村学校设备、师资、质量都差。当年新上任的蔡林森校长就提出不能“满堂灌”,至少留出15分钟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。当时,学校教导主任出于对质量的担忧,就是不同意,两人竟为此吵了起来。蔡校长找到当时的中心校校长,没有得到支持。然而蔡校长仍然坚持课改,很快就见效了,随后逐渐形成“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”教学模式,最终成为国内一个知名教学流派,并于2014年获得教育部教学成果一等奖。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法,是努力教好每名学生的一个重要法宝。

蔡林森:但永威的学情与洋思不一样,不能再照搬。后来我就用坚持常年赛课、评课的方式进行了创新。初中部用了3个多月进行了3轮赛课,每天赛课、评课七八节,教师饱尝酸甜苦辣后,迈出了课改第一步;半年后小学部上路,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又创生了“看一看、做一做、议一议、练一练”的“四个一”新模式;最后再在高中部“闯关”,成果喜人。从此,学校高中、初中、小学分开常年赛课、评课,从而不断深化课改,在探索创新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。

记者:据我所知,您现在的大部分时间还是“泡”课堂——不是在看赛课就是在评课,每天达五六节之多,但在轰轰烈烈、热热闹闹、新概念迭出的课改浪潮中,有人觉得您那一套方法太传统、“没新东西”,所以没价值了。

蔡林森:改革和创新决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有效果的,实事求是、持之以恒才是做事的要义。尽管在不断接受新知识、新事物,但我有我的原则:认定的就要做下去,而不能以改革之名忽悠“创新”。其实近年来,为适应教育信息化新形势和学生自学能力不断增强的新学情,“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”有了最新操作方法,在2017年全国课改年会上,通过观摩课得到一致好评。

秦培元:从起始年级抓起,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,坚持“堂堂清”“日日清”“周周清”“月月清”,就保证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。现在洋思对教师绩效的考核,最硬的一条就是合格率,因为最差的合格了,好学生的水平自然会水涨船高。蔡校长就是认准了这一点。

办好一所学校的底气从何而来?

记者:作为校长,至今您只办了两所学校,却用了全部的心思。在您眼里,无论公办还是民办,学生都是“我们的孩子”。从64岁开始,您在现在学校又逐渐“创业”成功,主要靠了什么?

蔡林森:做校长,最没的说的就是自身的德行,为教师做好表率,以人格的力量治校。这十多年来,我一如既往,坚持讲诚信不说假话、不弄虚作假,坚持自己生活俭朴、更多关心他人:用个人工资补助高考、中考学生伙食费累计20多万元;自己为学校谱写校歌并自掏1万元录制唱片;沁阳市政府奖给我的电动车、笔记本电脑,我都送给了教师;有教师住院,我都要买慰问品去看望;年轻教师结婚,我一定要恭贺;有学生家庭困难,我会为他们代交学费、校服费,等等。严格要求自己,就是带头创造氛围,给师生良好的影响。

“吃苦是福”可以算是我的人生哲学。这种观念传递给教师,就是要吃苦,主动学习、主动实践,才能教好学生;校长带领教师不断经历吃苦,才能建成名校。

记者:现在有的名校长退休后,在多所学校挂各种名。但这种挂名,因为个人精力、时间等原因,常常只是为原本缺实力的学校“站台”“壮门面”,做不到真正给予指导、带领学校提升,而蔡校长您为什么能一头“扎进”一所学校并愿“从一而终”呢?

蔡林森:的确,曾有不少学校找过我,而且都是开出了高价并许诺诱人的物质条件,但钱和名对我都没有吸引力,我最看重的是,自己能不能再办好一所学校。所以,最初来到永威的最困难阶段,我最忧虑的就是“干不好丢脸”;于是使出十二分的努力,完全忘记年龄地再拼一回——因为我是校长,做不好,对不起学生,我真的就无法回家了。

《中国教育报》2018年05月23日第6版 版名:校长周刊·人物

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
我要分享到: